我一直觉得,做外贸最怕两件事:一是客户突然说“尾款下月再给”,二是银行打电话说“你这笔钱进不来,卡住了”。
后者很多时候,跟CIPS和SWIFT的“爱恨情仇”有点关系。
最近又看到很多人说“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了,中国有CIPS可以顶上”,还有人说“我们赶紧全面切换到CIPS系统,摆脱西方制裁”,我只能说:说这话的,要么是做出口不多,要么是没经历过跨境清算“发不出款”的地狱。
这事儿,说实话,有点复杂,但我尽量写得通俗点。
01 | 一句话区别:SWIFT是发消息的,CIPS是动钱的
先说人话。
SWIFT,全称是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,就是一个全球的“金融信息网”,各个国家的银行、券商、金融机构都通过它来互发报文,确认“谁要给谁打多少钱”。
它不负责真正转账,只是传话的中介。
CIPS,中文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,是中国央行主导开发的,是一个“真动钱”的清算系统。它不仅能传指令,也能直接划账。专门处理人民币跨境支付,效率贼高,结算也是实时或净额的。
SWIFT像电报台,CIPS像银行后台。你发一句“我要打钱”,SWIFT能帮你传出去,但最后钱到账,还得靠后面的清算系统,比如CIPS(人民币)或CHIPS(美元)。
02 | CIPS能不能代替SWIFT?
答案是——现在还不能。
为什么?
因为CIPS这个系统虽然靠谱,效率也高,但它的“朋友圈”太小。
SWIFT全球覆盖200多个国家、1.1万多家金融机构;
CIPS直接参与者才100来家,间接的加起来也不过1300多。
而且——目前90%的CIPS交易,还是通过SWIFT通道发送指令。
什么意思?你以为你是走的CIPS,但你发那笔人民币跨境交易时,后台其实还是用的SWIFT发了一条报文,然后再跳转到CIPS完成清算。换句话说,你还是得用人家的“电报台”。
你看懂这点,就知道为啥现在很多人说“CIPS能绕开SWIFT”的说法有点一厢情愿了。
03 | 举个真实的坑:我差点因为搞不清楚报文系统被客户骂哭
有一次,德国客户付款走SWIFT,我们用的是一个国内银行CIPS账户,结果怎么都收不到款。银行解释说:“你们这个账户是间接接入CIPS的,不能收直接SWIFT发来的美元指令,要走中间行……”
听得我头大。折腾一圈才知道,要么你开一个CIPS直接参与者的账户(可惜不是谁都能开),要么你还是乖乖走SWIFT,别混用。
这件事之后我就明白了,支付系统不只是“有没有这个系统”,还得看“谁愿意跟你一起用”。
04 | 那CIPS有没有前景?
有。非常有。
CIPS最适合的场景是:人民币结算 + 一带一路沿线 + 中资机构之间。
像中俄贸易、伊朗结算、委内瑞拉交易,中资企业跟海外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动,CIPS都非常合适。速度快,费率低,而且不容易受“美元爸爸”卡脖子。
但它的短板也很明显:
处理外币要转给SWIFT完成,没法独立结算美元欧元;
不被欧美主流银行广泛接入,难以推成全球标准;
很多外企对“人民币不自由兑换”还是有心理门槛,哪怕你技术再好,也不太敢贸然接入。
说得再直白点,你得让别人愿意用,而不是你喊一句“我建了个新系统,你们都来吧”。
05 | SWIFT会不会被替代?
说句实话,短期内不太可能。
这不是技术问题,是生态问题。
SWIFT不是电报线,它是“交易习惯”、“监管共识”、“国际标准”的代名词。你建个系统容易,让全球几千家银行跟着你切换格式、重建规则,那就难了。
而且SWIFT本身也在改进,早就开始推ISO20022、搞实时支付GPI服务,还跟中国合作对接CIPS。它自己也不傻,不会坐以待毙。
06 | 我的建议是:
人民币业务尽量走CIPS,体验好效率高,省事儿;
其他币种老实走SWIFT,别想着绕,除非你真的搞定所有环节的合规和银行接入;
做外贸、跨境收款,要把支付路径当成业务核心来管,不然你可能在“明天到账”的幻觉里等上半年。
07 | 最后总结一句:
SWIFT是全球的神经网络,CIPS是中国自己的循环系统。
一个发信号,一个动资金,目前不是敌人,是搭档。
未来能不能替代?看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,而不是单靠一套系统。
如果你是外贸人,建议你至少搞清楚报文是怎么发的、清算是怎么跑的、结算是哪家银行做的,不然你下次真可能连自己为啥收不到钱都搞不清。
这行,技术是小事,认知才是最大的壁垒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nsdgy.com/post/1479.html 转载需授权!
- 喜欢(11)
- 不喜欢(1)